多年以来,荷兰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的补充,为千家万户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 金融治理改革与实体经济发展。国有资本背景的保险公司风投在支持战略型新兴企业方面是否可以承担更大的风险。
首先开发重大装备成本非常高,开发单台设备需要上亿甚至数十亿的人民币,开发周期长,三年时间,而且为了赶上高新技术升级的步伐,大概每三年就得推出新一代的设备。第四发展对新技术、新设备的科技保险,鼓励设备用户企业购买国产设备,发展贷款保证保险和贷款信用保险,分散企业以及银行的风险。有实力强大的公司才能抓住市场,开发新的设备新的技术,在产业走出低谷后迅速占领市场,而我们这样的新公司、小公司,高科技的公司需要持续性的融资和外部的金融支持。第二技术路线风险大,高新技术往往有好多的分支互相竞争,与之配套的设备淘汰率高。尊敬的陆院长,尊敬的嘉宾,大家晚上好。
第二考虑给优秀有实力的企业,尤其储备新技术,可以在融资额度、利率担保条件上给予适度的优惠,或在高科技信贷评估中加入新的元素,把竞争力Ctp,加入进来。我们公司叫理想能源设备上海有限公司,2009年8月成立在浦东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去年,仅合肥市光伏产业产值就已达300亿元。
江浙皖有望组建光伏联盟安徽太阳能光伏产业虽然起步较迟,但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发展迅猛,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集聚初具规模,形成了合肥、蚌埠、天长、霍山等一批光伏企业集聚区。在操更生看来,当前只能从中解读出,当地的风能、太阳能监控的资源归政府,该地区出台的保护条例也仅为该地区个案,江浙皖等地目前并没有实施此项规定。不过,随着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导致欧美市场不景气,对光伏产品需求增幅明显下降,而国内的市场则呈现产业过热的势头。这让不少光伏企业觉得不安。
自然资源不适于租售前不久,黑龙江省出台《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和保护条例》,其中规定企业探测开发风能及太阳能资源必须经过气象部门批准,而且探测出来的资源属国家所有。与此同时,欧美国家多次对华光伏企业采取双反(反补贴、反倾销)调查,让不少国内企业普遍感受到日子难熬。
面对当前光伏行业寒冬的持续蔓延,沈福鑫在会上直言:未来两年内,光伏企业在质与量上都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此,江苏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秘书长操更生也表示,江浙皖三省在光伏行业中一直发展迅速,未来应该加强互动,促进光伏行业的交流与合作,组建光伏基地,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安徽省商务厅副巡视员王晓阳表示,即便如此,当前整个光伏产业形势却并不乐观,产能过剩、企业倒闭、出口受阻仍然困扰着光伏行业发展的步伐,此次举办的三省光伏产业对接会的目的就是共谋发展,应对挑战。届时,至少有八成光伏企业或将被整合。
产能过剩、企业倒闭、出口受阻当前光伏行业遭遇严寒的形势下,6月22日,在2012江浙皖太阳能光伏产业加工贸易对接会上,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直言:未来两年内,至少有八成光伏企业或将被整合。八成光伏企业或被整合太阳能光伏作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出口商品之一,一直得益于欧美光伏市场的拉动,全国生产的90%以上光伏产品均用以出口纵览我国工业,无其它行业能出其右。同业被迫回应,欲哭无泪。
热脸去贴冷屁股,到底所为何求?【光伏的本质和战略地位】光伏的本质是,将不可再生能源转换成为可再生能源的载体,将它由死边活,由有限变无限,最终完全摆脱化石能源对人类的束缚。以上这些问题已经超出了企业/市场自我调解的能力范围,必须由一个真正有约束力的行业联盟协调/管理/解决,力挽狂澜。
如果受益者是国内终端用户,倒也算一件善举,无奈国内市场踟蹰,去年90%的组件都出口了。降价压力从下游回溯到产业上游,唇亡齿寒。
让我们想象一下,50年后地球上化石能源耗尽,全球居民用电50%来源于光伏。联盟可由国家能源局牵头,行业大企业加盟.职责:1分配产能2指导价格3政策协调4纠纷仲裁。【中国光伏行业必须跳出野蛮生长的恶性循环】中国光伏行业正在走入一个不可延续的恶性循环.为扩大市场份额降低成本,野蛮地扩大产能,透支的产能导致在海外市场价格暴跌,暴跌招致双反,海外市场受限,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图谋国内市场,又是一番吐血价格混战,为摊低成本只能继续扩产.长此以往必将全军覆没。为了规范行业发展,制止价格战,作为最大制造国,应成立中国光伏联盟(NPVA)。也就是说,他已经超过了2015年的成本目标,并提前8年接近了2020年光伏发电成本目标,你相信吗?【市场经济也不会放纵恶性竞争】市场经济是市场定价,公平竞争.利用规模优势,以低于成本价方式来拖垮竞争对手,是违法商业道德的恶性竞争.发生在美国,企业会立即向商务部提交反倾销调查申请,而中国企业往往选择沉默.恶性竞争把行业拉入泥潭,造成到处被双反,最终损害整个行业的利益.教训还不够吗?【光伏产业还未被放到足够高的战略地位】 光伏的政策滞后,根源在于决策者仍视其为普通制造业.按规划光伏虽发电比重不大,但它是新能源中最有可能民间普及的能源方式,其灵活性/产业链广度/就业覆盖力,是水/核/风等能源无法比拟的.决策者只有把光伏摆到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能源之一看待,才能下好这盘棋。重工业产能主要在国企。
中国光伏的产能集中在民企,这是症结所在吗?难道要等到国企成为主力军时,才能打开国内光伏市场?如果几大组件厂为国电/电网控股,是否光伏并网就不再是问题?难道国家不是不支持可再生能源作为战略企业,而是难以把私营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支持?民企的市场经济地位得到了公正对待吗?大家思考吧。而中国那时完全用太阳能为电力在制造光伏,控制着全球光伏80%产能 ,这种能源威慑力远远超过核武器。
【应该成立中国光伏联盟(NPVA-National PV Association)】作为战略新能源,光伏不是普通行业.和传统能源均为国企把控不同,光伏产能集中在民企。【光伏需要真正有约束力的行业联盟】当前光伏行业的内患表现在:1无序扩产2疯狂价格战3光伏行业标准缺失4并网受阻国内市场难有作为5缺乏统一有效的和政府/电网/电力沟通的窗口。
【他是行业的开拓者还是破坏者?】某知名组件生产商近年来屡有惊人之举:1.2009年6月在敦煌10MW电站招标中,报出0.69元/度的最低价(但被淘汰)2. 2012年2月在宁夏中卫30MW组件招标中,报出5.18元/瓦的最低价.这是否在它的成本之内呢?在,就是行业的开拓者;不在,就是行业的破坏者。【光伏价格战谁是受益者?】价格战的发起者杀人八百,自损三千。
发电成本下降到0.6元/度。提前布局,规划引导,扩大全球市场份额,开放国内并网,要比去限制它、阻碍它,明智得多。可悲的是,老外并不领你的情,还要告你倾销。只有从这个战略高度,你才能理解控制全球新能源制高点的重要性。
轻工业产能国企民企掺半,都不具备如此高的全球市场占有率。问题是为何相对于近几年飞跃式发展的光伏产业,国内光伏终端市场发展如此缓慢,光伏发电并网瓶颈始终无法打开,配套补贴和融资政策如此乏力,不能不让人疑惑。
【难道要等到国企成为主力军时,才能打开国内光伏市场?】 光伏是可再生新能源,是一个关系到未来的战略产业,它的重要性在《十二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上有重要阐述无需重复了。【光伏:民企抢占先机颓势已显,国企逢时抄底弯道超车】中国光伏行业有三个特点:1.具有全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超过50%2.产能集中在民企3.拥有自主品牌。
(作者:和海一样的新能源)。让我们看看工信部2月刚发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组件成本下降到7元/瓦,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度;到2020年组件成本下降到5元/瓦。
我们就可以轻易让敌军熄火。IT和手机制造业具备全球竞争力,但没有自主品牌,主要是代工。【光伏攘外必先安内】光伏在外忧内患之下跌入低谷.外忧:1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市场萎缩2欧美补贴大幅削减3贸易壁垒加剧市场受限.内患:1产能过剩2价格战3产品同质化4资产负债率过高5并网瓶颈国内市场受限.外忧的1#是超出控制能力的,受冲击的也不仅是光伏,而其它几点的根子都在内患上,结语:攘外必先安内让我们看看工信部2月刚发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组件成本下降到7元/瓦,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度;到2020年组件成本下降到5元/瓦。
联盟可由国家能源局牵头,行业大企业加盟.职责:1分配产能2指导价格3政策协调4纠纷仲裁。轻工业产能国企民企掺半,都不具备如此高的全球市场占有率。
问题是为何相对于近几年飞跃式发展的光伏产业,国内光伏终端市场发展如此缓慢,光伏发电并网瓶颈始终无法打开,配套补贴和融资政策如此乏力,不能不让人疑惑。提前布局,规划引导,扩大全球市场份额,开放国内并网,要比去限制它、阻碍它,明智得多。
(作者:和海一样的新能源)。可悲的是,老外并不领你的情,还要告你倾销。